在如今看来极为平常的圆珠笔,在发明之初,竟曾是贵族富豪的专属用品。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文具,却困扰了发明家们长达数十年之久。
在两百多年前的欧洲,钢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。但受制作工艺所限,钢笔笔尖十分粗糙,墨水流动不均匀,还极易出现流墨现象,导致书写过程极不连贯。即便如此,当时一支钢笔的售价竟高达一百五十美元。
直到1888年,美国发明家约翰·劳德对书写工具进行了改进,他用金属小球替代了钢笔笔尖,这便是圆珠笔的雏形。从理论上讲,圆形的小球能更好地控制墨水流动,可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。首先,小球的设计大有讲究,尺寸若太大,会堵住墨水,无法书写;若太小,墨水则会直接流淌出来。并且,当时使用的主要是不易干燥的水性墨水,这种墨水极易渗透进纸张纤维,而且墨水依靠重力输送,一旦持笔角度不对,墨水流动就不畅,这使得当时的圆珠笔只能在粗糙纸张上书写。
时间来到1938年,一位匈牙利发明家尝试使用能快速干燥的油性墨水,这种墨水更为浓稠,几乎瞬间就能干燥,不会渗透进纸张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还发现,将笔芯做得足够细,会出现一种神奇现象:墨水无需依靠重力,就能输送到小球上,这一现象被称作毛细作用。简单来讲,就是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