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刮器难题困扰工程师百年,从手动到智能的进化历程揭秘 .雨刮器原理
2025/2/27 9:34:07 整理发布
一个小小的雨刮器,竟让工程师们头疼了一百多年。他们究竟遭遇了怎样的难题呢?

其实,最早的雨刮器都是手动的。每逢雨雪天气,司机就需要手动操作,极为不便。于是,工程师们决心发明电动雨刮器。他们设计了一个四连杆装置,利用直流电动机带动其来回摆动。然而,这种设计存在一个致命缺陷:一旦开启,雨刮器就会一直匀速地来回摆动,这严重影响了司机的驾驶视线。

为此,工程师们在电机连接处安装了一个凸轮。只有当凸轮转完一圈,雨刮器才会摆动一次。虽说雨刮器不再干扰视野,但依旧无法根据雨量大小来调节摆动频率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工程师们思索了几十年,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。

直到1953年,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受到人眨眼现象的启发,提出了间歇性电动雨刮器的概念。但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呢?身为机电工程师的他,利用电子电路设计了一个速度调节器。

下面,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个神奇的电路构造。首先,他添加了一个晶体管。当中间电池的负极连接到晶体管的基极时,电路处于闭合状态,灯泡随之点亮;而当基极连接的是电池的正极时,电路则处于开路状态,灯就会熄灭。

那么,该如何切换基极与电池的连接方式呢?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如果你也喜爱此类有深度的科普......
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

http://www.51wen66.com/TUSC/202502/jm0hicqn3ea.jpg

作者
站长
独家整理发布于
2025年02月2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