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常在城市里,到处都能瞧见绿化带。可反过来看看欧洲国家,他们那儿绿化带的数量却不多。这到底是为啥呢?难道他们口口声声说的环保主义,只是嘴上说说罢了?董哥今儿就带大家好好探究探究。
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“道路景观”这种说法。在《周礼》这本书里有记载:“野卢氏掌达国道路,至于四畿;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。”这里面提到有个官职叫野卢氏,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掌管道路两旁树木的种植,而且还要给路人提供饮水、休息的地方。
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,好多官员都提倡种树,以此来美化环境。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,道路旁植树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。还有古文记载“道广五十步,三丈而树,厚筑其外,隐以金椎,树以青松” 。一直到清朝,道路两旁的树大多是适应性强、遮阴范围广的槐树、柳树之类的。唐朝过后的元代、明代、清代,对树木的栽培都特别重视。清代有篇文章描述,清代的官道两旁古柳参天,走在路上,好些天都晒不到太阳,由此足以看出,在清代的时候,林荫大道那可是相当有气势啊!
再看看欧洲那边。其实欧洲在1935年的时候,就首次提出了绿化带这个概念,比咱们首都北京提出这个概念整整早了51年。但是呢,欧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