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讳:中国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
2024/11/8 9:40:07 整理发布
  在中国古代,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--名讳。所谓名讳,是指人们在言谈、书写时避免直接提及尊长或重要人物的名字,以示尊敬和避讳。这一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,不仅体现了对长辈的敬畏之心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性。  一、名讳的起源与发展  名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《礼记·曲礼》中记载:“入境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这表明在当时,人们已经开始重视避讳的问题。到了汉代,名讳制度逐渐完善,并成为官方礼仪的一部分。唐代以后,名讳之风更加盛行,甚至影响到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例如,《唐律疏议》明确规定了官员之间不得直呼其名,违者将受到处罚。  二、名讳的具体表现  ....省略内容更精彩
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

http://www.51wen66.com/TUSC/202411/3cro4hk4flw.jpg

作者
站长
独家整理发布于
2024年11月0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