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公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之间,持续三十天或者四十天,入伏后,全国多数地区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。那么三伏天是如何规定的呢? 三伏天的由来相当久远,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。《史记·秦纪六》中云:“秦德公二年(公元前676年)初伏。”唐人张守节曰:“六月三伏之节,起秦德公为之,故云初伏,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注》中又说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升。故为藏伏,因名伏日。”可见“三伏天”之说,是从久远的历史中一步步走来的,它承载着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人文。 《阴阳书·历法》记载:“候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,第四庚为中伏,立秋后初庚为后伏,谓之三伏。”意思是....省略内容更精彩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