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创作出史上最贵的一封信,全文仅一百二十四个字,却拍出高达二点零七亿的天价,每个字价值一百六十七万元,几乎等同于普通城市的一套房。然而,让他声名远扬的并非书法精妙,而是其散文独具的韵味。不仅如此,他还是一位教育奇才,缔造了“一门六进士”的考场传奇。他,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丰先生曾巩。
提及唐宋八大家这个“默写背诵天团”,几乎每个人都能背诵他们的几句经典诗文。比如韩愈的《马说》中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”,以及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里的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;说到柳宗元,我们会联想到他的《捕蛇者说》,还有那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《江雪》;王安石呢,我们会想起他的变法,以及《伤仲永》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;欧阳修的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的《醉翁亭记》同样深入人心;至于剩下的三苏——苏轼、苏洵、苏辙,更是久负盛名、如雷贯耳。
可当我们谈及曾巩时,脑海中或许会满是疑惑:他究竟写过什么?他的《墨池记》大家又能记住几句?为何他的存在感如此之低呢?
曾巩出生于公元1019年,字子固,江西南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