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玉,这位明朝的开国名将,曾以迅猛之势跨越两千多里,一举端掉元朝老巢。朱元璋赞誉他为西汉卫青一般的人物,原本他有望成为明朝的中流砥柱,却最终被朱元璋施以剥皮萱草之刑,落得个株连三族的悲惨下场。那么,蓝玉为何非死不可?他的结局又是否令人惋惜呢?
公元1393年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谋反之罪,将开国名将蓝玉满门抄斩,此案前后牵连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余人,成为明初洪武四大案的终局之案。蓝玉原本有着极为光明的前途。其一,他的姐夫是声名赫赫的开平王常遇春,他的女儿又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,双方结成儿女亲家。并且,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,如此一来,蓝玉还是太子的舅舅。其二,他在军事方面有勇有谋,为明朝立下诸多显赫战功,朱元璋甚至将他比作西汉名将卫青。
然而,蓝玉的结局虽令人惋惜,但对于朱元璋而言,他的死并不冤。一方面,蓝玉自身的行为实在是自寻死路;另一方面,这也是皇权统治的需要。
蓝玉的“作死”行为,要从他的战功说起。从军伊始,他便追随姐夫常遇春四处征战,作战时智勇双全,每战必胜,常遇春也因有这样出色的小舅子而深感荣耀,时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蓝玉。只是当时人才济济,蓝玉并未崭露头角。明朝建立后,随着朱元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