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,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据记载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。每至春节,在有着“中国春节文化之乡”美誉的四川阆中,古巷里常常能看到一位慈祥的白发老人给人们派送红包,送去新春的祝福,祈愿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吉祥。
此情此景,或许不少人会联想到西方的圣诞老人。然而不同的是,西方的圣诞老人源于神话传说,而阆中古巷的这位老人,其实代表着一位真实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——落下闳。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,更被尊称为中国新年的“春节老人”,其名字还被现代天文学者用作行星之名。那么,落下闳与春节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?春节时间又为何定在元月呢?
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农历纪年,每年的首月称作元月或正月。不过,不同朝代的元月时间有所差异。例如,夏朝以春季首月为元月,即立春到惊蛰期间;秦国统一后,则将十月作为元月,这就导致当时岁首和迎春的时间并不固定。
直到西汉时期,落下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。汉武帝元丰年间,一直沿用的秦朝历法因多年未修订,误差日益明显,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。汉武帝广招民间天文学者入京修订历法。当时,四川阆中的落下闳醉心于天象研究,在家乡已小有名气,经朋友推荐应召入京。参与修历的人员多达二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