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 年,在北京,60 名知识青年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。那时候,国家一声令下,大家二话不说,就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,一路奔赴遥远又边远的黑龙江农村,参加农业生产去了。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行动啊,它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式拉开了大幕!
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这些青年寄予了极大的期望。毛主席在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》这本书里就提到过,对知识青年来讲,农村那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,他们在那儿能有大作为。毛主席对知识青年下乡的美好期待,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,就成了知青运动前行的方向,更是激励大家不断前进的动力。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,毛主席为什么非得坚持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?他对国家青年的培养,还有国家的长远发展,心里究竟是咋打算的呢?支持毛主席的朋友们,不妨在弹幕上打上“支持”,向运筹帷幄的毛主席致敬!
时间回到 20 世纪 50 年代,新中国那时候一门心思大力发展重工业,对轻工业的发展就有点忽视了。再加上中央一直倡导“重生产、轻流通、轻服务”的理念,这就导致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基本上停滞不前。这么一来,好多青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。
到 1957 年,人口增长进入了峰值期,增长速度可比国家经济发展速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