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里,泰戈尔的《飞鸟集》宛如一颗璀璨星辰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,宛如穿透灵魂的利箭,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:“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,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;只有流过血的手指,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。”这句话仿佛是命运的谶语,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,这个人就是邓普芳。
邓普芳,他的身份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,但他有一个如雷贯耳的父亲——邓小平。别人眼中,这或许是一种生来就站在高处的幸运,可邓普芳的人生,却充满了坎坷与磨难。
一九四四年,抗日战争正陷入胶着状态,硝烟弥漫在太行山上的每一寸土地。时任八路军一百二十九师政委的邓小平,与师长刘伯承在这一带全力开展抗日工作。邓小平身为政委,诸多事务都要亲力亲为,工作繁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。就在这艰难时期,邓小平的夫人卓琳,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生下了大儿子邓普方。新生命的诞生本是一家人的希望之光,可卓琳由于孕期过度劳累,再加上长期营养匮乏,产后几乎没有奶水喂养孩子。看着饿得嗷嗷直哭的儿子,邓小平心急如焚,心痛得像被撕裂一般。
当时的战事紧张到了极点,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斥着危险的气息,而且生活条件极差,邓小平和卓琳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......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请返回首页注册登陆后查看!